多媒体版:高息美元下日本的应对2-美元的复杂色彩23/9/25陈联教授,综合战略学的开创者
陈联 教授 - 综合战略学的开创者
(尊重知识 尊重原创 引用时注明出处 保留版权;多媒体版同时包含有 文字杂志 视频 PPT 线上讲座预告;2023/9/25)
要 点:
在美元汇率强势的高利率因素之外,快速增长的国债规模、难以降低的贸易赤字成为美国经济不均衡状态的表现,也意味着高息美元时期还是一个向新均衡过渡的综合阶段。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高参与度,决定了其对西方体系成员的行为变化有直接影响。在乌克兰局势和中东格局的现实变化中,美方行为的结果既未能对欧洲伙伴的利益提供充分保证,也难以对复杂的地缘形势实现有效掌控。作为联系紧密的东亚伙伴之一,日本对美元背后深层次风险的认识应当有助于坚持以政策自主为核心的长期目标。
主题词: 美元;美国国债规模;经济均衡;美西方体系;政策自主
1 美元强势中隐含的弱点
过去的二年期间,外汇市场中美元价格不断上升。对于本国来说,此状况体现出美元作为强权利益载体的重要性,以及作为美西方金融体系支撑的作用。这也一定程度表明,当前美国经济具有以金融计量方式表达的优势状态。虽然美元仍是目前多数国家、发展中国家外向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但日本和西方体系中的伙伴能否一如既往地视美元和美国经济为锚定物,以及这一做法有可能面临的风险,却是有待讨论的问题。
美元指数在图一范围内的显著上升,始于2022年2月下旬以后。回顾当时的投资者交易气氛,对乌克兰危机的避险考虑占据着主导。从日元角度看,与美元之间不断加大的利差持续推升了美元价格。这些情况说明,美元目前的强势与美国经济和货币内在价值的联系并不紧密。
图1 美元指数自2022年2月底开始快速上升
(文中各图表的数据来自互联网资讯平台)
美联储FED资产池的规模在新冠疫情期的无限量宽松政策推动下,出现了次贷危机后的第二轮显著扩张。FED资产池中资产抵押证券MBS等非传统的央行资产所占比例提高,货币信用的基础较以往有了明显改变。
面对通胀挑战,高利率措施同时也增加了美国经济运行各环节中的财务成本。硅谷银行事件从具体领域说明,新的金融条件正在给融资活动造成冲击。虽然在物价调整背景下美国生产总值在统计上得到增长的数据,但期待软着陆的前景并不乐观。近几周汽车行业罢工又提出了工资和物价螺旋上升的风险问题。国债规模上升和相关的利息支付快速增加(图二),以至于后者与GDP相比时大大超过2%,提示了财政和金融实现稳定平衡的难度。其中,外国政府持有美国国债比例下降、财政金融化的倾向,暗示系统性风险最后还是要由货币和商业公司来承接,那么未来的内外资本流动将成为美元不稳定的可能原因。
图2 美国政府近三个年度债务规模与GDP之比已超过二战结束时的高峰
不仅是来自外部的观察会集中于美元和美国经济的不稳定,西方的三家评级机构对其前景展望、主权信用和金融机构的评级也多数出现下调,或是明确地提出风险警示。因此一个理性的观点是,美元和美国经济并不能成为其他国家经济和资产安全的依托。
2 过往的美元趋势和提示
二战后的国际金融秩序建立在美元黄金固定价格的基础之上。随着美元发行数量持续增加,黄金35美元一盎司的稳定价格受到侵蚀,难以为继。到70年代初的尼克松政府时期,美元黄金价格被迫放开浮动。美元的传统信用降低有一个易于辩识的长期原因,即多次介入战事消耗社会财富和人力。战争和军费的支出让国际流通的美元数量大大超出经济平稳条件下所需要的数量,减少了原本可用于满足民生需求的资源。
80年代初之后美元利率继续涨跌起伏,但长期方向是波动下行。支持这一趋势的因素仍然包括美元供应的原因。在推动经济发展的政策思路中,虽然出现过九十年代新经济产业形态等特别的阶段,但依靠货币手段摆脱危机仍然是影响显著的措施。后者在2008年次贷冲击时更演变成危机拯救理论的模式化方案。
当货币的价值基础泛化,而实质性的经济成果却寥寥无几时,压力就会体现在金融市场的交易行为上。90年代初,传统的国际货币英镑就由于这样的原因遭遇了汇市冲击。与英国当时经济力量薄弱相对应的,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广阔前景和德国实力的不断上升。即使在危险信号出现后英镑当局采取了升息等多种措施,但经济不佳的本质却难以避开空方的大力打压,以至于不得不脱离欧元一篮子货币的固定汇率机制,并且最后与欧元轨道相分离。如果美国经济能借助升息及相关联的时期弥补多方面的失衡,弱化华尔街利益、军工集团利益和近期房地产资本的利益对社会均衡进步的羁绊,那么将会有利于促进货币和经济的稳定。
3 高息美元既是一个金融阶段又是寻求内外经济政治平衡的步骤
在处理对外贸易关系时,美方一度转向成具有孤立主义色彩的封闭性姿态。特朗普任期时,北美自贸区协议就转变成通过一对一谈判所形成的美、加、墨协议,并且加入排他性条款。通过把汽车等主要进口产品的北美原产地比例提高,对中国和一些亚太转口地区实施限制。这一思路的延伸是,退出进行中的跨太平洋协议TPP磋商(后来此协议演变成没有美国参与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协议TPTPP),而在拜登时期重新提出一个IPEF印太经济框架。IPEF只强调美方对共同发展经济的系列原则,包括供应链多元化和民主体制等。从贸易战时期开始,美方的贸易赤字不减反增(图三),借贸易不公平理由指责他国的做法得不到现实的验证。
贸易赤字、通胀、国债规模高企等现象,推动美国远离常见的经济平衡态,目前只有与高利率伴生的强势汇率是为数不多的可利用条件。因此可以说,当前高息美元时期不仅是一个金融特点鲜明的阶段,还是美方努力恢复经济平衡的过渡。这一时期里,美方需要面对的抉择还涉及政治政策等更多领域。
图3 美国商品贸易的月度赤字规模 单位:百万美元
俄乌冲突爆发前后,美方介入的方式是对乌方提供以军事领域为主的援助,这也是美国介入别国事务的常见途径。其结果是,美方军工产业在乌方的需求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的安全需求推动下,强化了收入增长的前景。类似的做法也出现在中国的周边,在对待菲律宾和南海等事务时美方再度突出了军事合作选项。由此人们不难获得如下看法,美国外部政策广泛地建立在军事合作与武力介入的基础上。对这一模式的依赖,使得美国经济在寻求存在性和广泛认同时并不容易成功,应当也难以快速改善债务高企、赤字缠身的困局。
美方在上述经济和政治策略的选择上是否能获得成效,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步体现在美元和华尔街金融的稳定性上。同时,它们也是美西方阵营的伙伴需要承担的风险之一。
4 美方推动西方体系转型的利益性原则
在时间已一年又过半的乌克兰危机过程中,西方多次升级对乌军事援助。典型的模式是,媒体先报道乌克兰有接受援助的需要,接着是有条件的欧洲国家声明对此援助的态度,然后是在北约等关系框架内进行讨论,最后由关键国家直接磋商,尤其是与美方共同落实方案。在一月份援乌主战坦克时,德国在做出决定的前夜,总理舒尔茨就打电话与拜登总统直接商谈,第二天两国发布分别援助艾布拉姆斯M1和豹2的决定。实际上拜登此前已经催促过德方,但后者回复的潜台词是:可以出口且准许拥有现役豹式坦克的国家援乌,但是首先需要美方同意并牵头。这样才有了在晚间紧急通电话的过程。不仅是俄乌冲突后美方通过伙伴体系的协调行动来应对,在特别军事行动之前美方就召集有关国家在相关地区加强军演,英国军舰还一度把航线直接指向俄控的克里米亚。这些运作模式说明,美方在应对挑战和战略性问题时会通过推动盟友体系的反应来加强行动力量,而结果却是——卷入事件的当地伙伴暴露在战火的多重影响之下。
从重返亚太到印太战略的地缘政策变化,美方分别推动了亚太再平衡、五眼联盟、AUKUS、四方对话机制等不同层级的策略和措施,将冲突激化的隐患引入西太和印度洋。在美方推进它的亚太理想格局过程中,地理和历史因素让日本成了关键的一环。虽然日方一些政治人物不断响应美方的要求,但追求和平环境的制约力量也同时都存在。另一方面,极右群体又激进地加快日本军事正常化和修宪步伐,美方一直设法对日方进行复杂的控制来应对。在财经领域,美方同时也在观察对方经济金融脉动与自身财经政策的关系。人们不难得到以后的预计:美方对待经济和军事合作中的日本,将以保持影响力和控制力为原则,利已性目标自然会体现在事务处理的细枝末节中。
借助推动欧亚伙伴体系的进化,美方希望提高力量的使用效率,并且通过系统来分散压力。这种方式的一种结果是,把关联国家深度地引入到美方维持霸权的棋局中,美国自身的风险也会一定程度向合作方转移。法德等国家的政界很早就意识到,利益和风险的不合理配置广泛体现在美方对西方和国际事务的影响过程中。日本在面对美方的目标和政策时同样需看到,自身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利益指向与美国决策意图并不一致,将来的政策自主空间也会不断经受考验。
5 日本等美西方的伙伴将受益于对美元复杂性的深入理解
虽然美元是西方金融结算和价值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但长期的信用扩张助长了美国内部的不平衡和对武力输出的依赖,对非西方地区的发展也有负面作用。近期中方牵手中东伊斯兰国家,推进当地的和平进程,说明美方视角下中东格局与当地伙伴体系的转型并不必然会成功。因此,在与美方进行经济和安全交往时,需要注意多种风险因素。即使是西方体系中的成员,对其债务和经济稳定性保持疑问也是合理的。
日本在缔结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区域全面伙伴关系RECP过程中,加强了经济活动与外部的联系,提升了多国在开放环境下共同发展的贸易便利性。但是这样的方向却不一定是美国经济政策所倡导的。当时美方退出TPP就成为日本政策自决重要性的证明,也突显了日方在外部经贸方面的成绩。虽然美方通过印太经济框架IPEF回到经贸磋商的合作背景中,但强调的却是自身的供应链安全。由于日元和日本经济具有与西方关联的基本特点,在面对美元和美国经济的风险变数时,考虑在二者间设置安全机制或是防火墙预警功能,应当是有意义的。
日本身处东亚,历史上与邻近的中、俄、韩都有过冲突。当前,处在美西方岛链思维的地理前沿,如何避免今后的矛盾激化,维护共同的安全环境是日本民众的根本性利益,也是政策自主的重要目标。另外,核污染水的处理方案也宜作妥善考虑,尊重海洋生态、减少对大洋中岛国的相互影响,避免“公共地悲剧”演化出另一个新版本。
















评论
发表评论